【理论文章】 红色赋能推动经济与教育协同共进 ——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借优势促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 发布时间:2024-08-06 09:59

字体大小:A+ A A- 分享: 打印

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勤劳智慧的人民。近年来,兴安村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依托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生态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以特色发展为桨,借自身优势为帆,奋力推动经济与教育协同共进。

一、基本情况

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屯,是兴安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是以旱田为主的农业大村。全村现有常住人口582户,1451人。耕地面积2万亩,其中水浇地1.45万亩,牲畜总头数14826头。主导产业以玉米种植、肉牛、羊养殖为主,合作社5家。全村有党员45名,村委班子成员7人。

二、特色做法和优势

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位于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始建于2006年,并于2020年进行全面改造升级。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50平方米,纪念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轴,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来到兴安村开展土地革命,播撒革命火种的红色历史,呈现了兴安地区第一个农村红色党支部建立、成为科右前旗公开整建党发源地并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奠定稳定政治环境的风雨历程。如今已被评为国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国家3A级景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地、自治区首批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自治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安盟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科右前旗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兴安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12个不同层级和类别的教育培训实践基地。

(一)打造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活课堂”

2022年依托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以蒋弼仁来到兴安、举办翻身大学、斗争恶霸地主、开展减租减息、秘密成立第一党支部、巴拉格歹惨案为主线,拍摄了全旗首部革命历史题材情景剧《半扇门板》,并在纪念馆中公开演出60余场,观看人数达5万人次。2023年根据天津知青援建兴安水库的故事脉络,拍摄了情景剧《那年花开》,在纪念馆中公开演出30余场,观看人数达3万人次。

(二)筑牢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兴安盟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旅行的主要阵地,近两年共有10000余名中小学生来到此接受红色教育。

(三)用好基层党组织革命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

近两年,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推出了包含听一堂微党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首党歌、品一次红军餐等在内的“七个一”系列活动,盟内外共有2万余名党员、干部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四)强化乡土人才、晓景人才培养“主渠道”

近两年,兴安村打破固有思维,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打造党员红色教育品牌,建成了红色初心教育培训基地,2022年完成来自旗内优秀青年干部和各乡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学员共计235人的培训。2023年完成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科右前旗“晓景”式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班等培训共计381人。兴安村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为兴安村村集体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兴安村旅游业发展,每年为兴安村带来直接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

同时兴安村现有蔬菜大棚169栋,以租赁的方式,带动脱贫户7户21人,户均增收5000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依托科右前旗鑫牧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现存栏肉牛105头,带动脱贫户46户94人,户均增收2000元。

兴安村立足资源优势,形成了蔬菜大棚种植、肉牛养殖、红色旅游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

三、存在问题

(一)红色旅游发展仍面临挑战

尽管拥有优质的红色资源,但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例如,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的品质和种类有待提升,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交通便利性仍有不足,自驾停车设施有限,影响游客的出行体验;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人才支撑仍显薄弱

尽管在强化乡土人才、“晓景”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努力,但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尤其是在红色旅游的规划、营销和管理,以及农业产业的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缺乏专业的高端人才。

四、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内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快红色文化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龙凤山景区,不断完善红色巴乡旅游基础设施;与扶投公司合作,组建专业团队出演情景剧,巩固《半扇门板》拍摄成果,进一步释放红色旅游发展活力,提升对外影响力;申请投资1100万,实施了兴安圣湖旅游度假村建设项目,打造集湖景生态、特色餐饮、林地宿营、近水娱乐、休闲垂钓、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兴安圣湖旅游度假村,截至七月末,旅游人数达到14万人次,旅游收入60余万元。兴安圣湖旅游度假区与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双向呼应,打造“一馆、一湖”的城市“半小时生活圈”,持续释放3A景区活力。

(二)打造三条教育培训主线

一是红色教育体验线。充分发挥3A级旅游景区“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的阵地作用。以乡党委、政府自编自导自演的革命历史题材情景剧《半扇门板》、科右前旗首部天津知青下乡建设题材情景剧《那年花开》为依托,展现了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诠释了传承红色基因这一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和重要支撑。

二是绿色发展观摩线。精心串联巴日嘎斯台乡内的多个教育联系点,包括水库村的特色庭院经济、保安村的集体经济,以及欣龙村的药材种植产业,全面覆盖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等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深入学习在村党支部坚强领导下,全村村民抢抓机遇、团结奋斗、共同致富的“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通过挖掘与发挥本村独特优势,实现集体经济的绿色增长与村民的共同富裕。

三是金色融合共享线。我们精心规划培训课程,将其嵌入盟级、旗级“晓景计划”中,特别是那些由致富带头人如平安村的齐晓景合作社等引领的实体。这一举措不仅让学员能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还提供了深入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亲临全旗范围内发展模式成熟、具有示范效应的地点进行实地观摩与现场交流。同时,兴安村红色初心教育培训基地为全盟、全旗广大农牧民和党员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培训场所,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兴安盟行政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