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兴安岭上兴安盟 石榴花开繁胜锦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8 15:49

字体大小:A+ A A- 分享: 打印

  仲夏时节,到兴安岭上兴安盟赴一场“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的盛情邀约。

  自然禀赋造就了兴安盟山水秀丽的旖旎风光,在这块土地上,还有另一种不抢眼但很“润心”的美景,那就是各族群众甘苦与共、心心相印、籽籽同心的奋斗之美。

  带着新期待、新任务,625日一早,参加“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的中央和自治区级主流媒体编辑记者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继续在“兴安岭上兴安盟”探寻各族人民共聚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交往交流交融美丽图景。

  力的凝聚——团结奋斗同致富

  “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漫步在充满乡村文明新气象的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番茄公社内,一栋栋粉墙黛瓦的漂亮房子,随处可见的可爱“番茄风”标语牌,俏皮地展示着平安村各族群众的手足情深,令采访团耳目一新。

  齐晓景向媒体记者讲述创业故事

  “番茄公社成立后,我们开展了1元钱乡村生存挑战、葵花历险记、酿葡萄酒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玩中体验交往交流交融的乐趣,深深植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齐晓景深情地分享道。

  跟随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兴安盟“晓景计划”代表人物、番茄公社负责人齐晓景的脚步,采访团漫步在番茄公社内,顿时被围炉煮茶、木雕课程、制作花馍等多种活动深深吸引,不时掏出手机留影、打卡留念。“这是我第一次来兴安盟,景色非常美,番茄公社建设得非常漂亮。在这里,各族村民守望相助,处处呈现着一派祥和、富裕、文明的景象。”法治日报社记者张红兵说。

  2022年,兴安盟实施了“晓景计划”,旨在培养更多像齐晓景一样的产业发展带头人。这一计划不仅为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成为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互融共促的生动实践。  

  媒体记者在番茄公社采摘大棚内采访

  在番茄公社,农民日报社要闻编辑站记者朱一鸣对兴安盟以“晓景”式人才辐射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这个选题十分感兴趣。他特地找到管家大嫂叶淑敏家进行深入采访,他说:“这里不只有一个齐晓景,而是有一群齐晓景。他们真挚的热情和浓厚的乡情十分感染我、吸引我。在管家大嫂家,我真切感受到了各族村民的生活正因‘晓景计划’而被改写,让我更加期待平安村未来的发展。”

  “晓景计划”的实施,让兴安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晓景”式人才。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带动着各族群众走向富裕。截至目前,该计划培养产业带头人1288名,辐射带动3.8万农牧户,户均年增收4900元,整体经营收入累计达3.58亿元。

  “发展农旅融合的同时,我们还把这里作为新农民培育的基地。以番茄公社为引领,我们带动更多百姓参与进来,2022年至今,全镇接待旅游人数达到了20万人(次)。旅游一年四季火起来,切切实实让我们尝到了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福利。”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党委书记高冰介绍说。

  爱的流淌——杭盖草原有真情

  草原上孕育的故事催人落泪,深切的民族大爱让采访团感触颇深。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这是上世纪60年代,内蒙古的牧民群众无私抚养“国家的孩子”,向党中央许下的承诺。

  20213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佳话,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  

  媒体记者观看红色情景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

  当天,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由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基层干部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创作的团结大爱红色情景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

  台上,演员们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内蒙古将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政府收养的3000余名孤儿分批次接到草原,用博大无私的爱养育嗷嗷待哺的小生命;台下,观众拍照、流泪、鼓掌,采访团的记者们被这段红色记忆所感动。  

  “看完演出以后我非常感动,来自基层的干部们自编自演、全身心投入,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草原大爱。在这里,我切身感受到了兴安盟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浓厚氛围,这里的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真正体现了各族群众亲如一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中心记者刘亚彤说。

  在乌兰毛都草原上,引人落泪的还不止于此。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这片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土地上,牧民、退休老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守望草原巡防队”用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在祖国北疆边境线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他们像雄鹰一样守望在草原,用坚守诉说着对祖国的爱。

  苏道牧场内,队员吴苏道、白萨仁夫妇早就做好迎接来自全国各地媒体朋友们的准备。多年来,这对自愿为祖国巡边护边的蒙古族夫妇一直保留着对远方来客最浓烈的热情。

  守望草原巡防队

  一队“骑兵”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科右前旗民兵骑兵连、“守望草原巡防队”刚从边境线上巡逻归来。几座“蒙古包”成为了牧民自发护边的“草原驿站”。每次巡防队员们巡逻归来的时候,白萨仁都会迎接丈夫和队员们,还为他们准备好丰盛的、热乎乎的饭菜。在空闲的时候,白萨仁还会骑上自家的马陪着丈夫和巡防队员们一起巡边,在这里经常能看到夫妻巡边的动人画面。

  “巡逻时,牧民们需要啥我们就给带啥,牧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亲。我们是牧民的后代、草原的孩子、党的子女。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主动成为守边、护边的一员,为祖国守边、护边是我们的义务和荣誉!”吴苏道夫妇真诚的话语让采访团十分动容。

  “守望草原巡防队”成为草原上亮丽的风景线

  “经过这两天的采访,感觉兴安盟生态特别好,蓝天白云、满眼碧绿,让人心旷神怡。到满族屯满族乡了解了‘守望草原巡防队’的事迹后,被他们守边、护边的精神感动,真的是‘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梁玉婷深有感触地说。

  心的交融——各族儿女一家亲

  夏日的阿尔山,青山叠翠、绿意盎然,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阿尔山果然很美!”

  “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真是名不虚传。”

  “兴安岭上兴安盟,兴安盟内石榴红!”

  ……

  一路驶入阿尔山市境内,路上的美好事物仍然不断刷新着采访团记者们对“兴安岭上兴安盟”的美好认知。

  阿尔山地处祖国北疆,林业资源丰富。2012年“挂锯停斧”后,许多伐木人实现了向“护木人”的转变,越来越多人端上了生态饭碗……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阿尔山市考察时的盛赞,“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的旅游一定会火起来”为当地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采访团走进阿尔山市中华文化育道时,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游客正在这里尽情“森”呼吸,聆听民族团结的故事……

  “中华文化育道是在原阿尔山氧心森林浴道基础上,通过文旅融合形式,将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嵌入式融入旅游景观当中,增进游客多元体验的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地厚植在各族群众心中。”阿尔山市政府副市长白峰介绍说。  

  这样的旅游新画风,是阿尔山市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阿尔山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到公共文化设施和城市建筑、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打造更多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能落地、可感知,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来自中国妇女报社采访中心的记者周韵曦说,此次主题采访过程中,令她最感动的是兴安盟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大家都用心浇灌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民族团结的浓郁氛围在各个角落弥漫。

  媒体记者聚焦阿尔山氧心森林浴道

  近年来,阿尔山市借助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以及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探索山水变金银的转化之路,风风火火搞起生态旅游。同时,阿尔山市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更多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旅游线路,和更多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常态化、品质化、特色化的文旅产品。如今,阿尔山的旅游火起来了,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如今,在兴安大地上,无论是草原深处还是城市街头,都可以看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携手共进的身影。兴安岭上兴安盟,石榴花开繁似锦,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好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兴安盟行政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