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住房问题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发展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居民
住房困难。
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改善。
推动建立房
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现就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总
要求,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大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稳定工薪收入群体住房预期,为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供住房支撑,并发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面貌、创造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条件等一举多得的作用,努力让城市居民实现安居乐业,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根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着力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买不起商品住房、保障
性住房又供给不足的突出问题。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尽快补齐保障性住房建设短板,提高保
障性住房在住房总供给中的比例,不断满足工薪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
坚
持目标导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
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推动房
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资金平衡。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应按照工薪收入群体可负担、项目资金可平衡、发
展可持续的原则、由城市人民政府按划拨方式供地和负责建设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采取
市场化方式运作,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
应做好项目风险评估,凡是因之新增地方政府隐
性债务的,一律不得实施。
坚持稳慎有序。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以需定建。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实践。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加快推进,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做好政策和项目储备。避
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城市人民政府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本地区经济能力、房
地产市场情况和各类困难群体住房需求,区分轻重缓急,结合需要与可能,稳慎有序推进。
(三)明确对象和标准。保障性住房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等群体,城市人民政府应将符合条件的工薪收入群体纳入保障性住
房申请和安排对象范围。
以家庭为单位,保障对象只能购买一套保障性住房。
已享受过房改房等政策性住房的家庭申请保障性住房,需按规定腾退原政策性住房。
城市人民政府要摸清工薪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从解决最困难工薪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入手。
根据供给能力,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准入条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工薪收入群体。
按照保基本的原则,合理确定城镇户籍家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引进人才等不同群体的保障面积标准。
1.制定规划计划。加强统筹指导,引导城市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危旧房改造等工作结合起来稳妥推进。城市人民政府应根据保障性住房
需求,科学确定保障性住房发展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落实用地规模、布局,合理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按照职住平衡原则。
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
防止因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造成房源长期空置。
要制定年度建设筹集计划,优选建设实施主体。
2.保障用地供给。保障性住房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仅支付相应的土地成本。要充分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房地产企业破产处置商品住房和土地、闲置住房等建设筹集保
障性住房。
在符合规划、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利用闲置低效工业、商业、办公等非住宅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变更土地用途,不补缴土地价款,原划拨的土地继续保留划拨方式。
城市人民政府对项目的建设规模等规划指标予以支持优化。
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要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城市人民政府应按现有资金筹措渠道负责建设与保障性住房项目直接相关的城市道路和公
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商业、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与保障性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把好质量关,相关建设投入不得摊入保障性住房配售价格。
1.公平公正配售。城市人民政府应根据保障性住房房源供给和需求等情况,研究制定配
售方案,有序组织配售。
配售价格按基本覆盖划拨土地成本和建安成本、加适度合理利润的
原则测算确定。
保障性住房配售办法由城市人民政府制定。
2.实施封闭管理。对保障性住房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以任何方式违法违规将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流入市场。工薪收入群体购买的保障性住房不得长期闲置。如长期
闲置、确需转让、因辞职等原因离开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的,由城市人民政府按规定予以回
购。
封闭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城市人民政府制定。
3.加强社区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应将保障性住房及时纳入街道和社区管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和完善居住社区管理机制。组织优选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加强使用管理和
物业服务,让群众住得舒心、安心。
(六)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总结过去部分地区棚改、拆迁、经济适用住房
建设等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建设、配售、运营等方面管理制度。
城市人民政府应建立健
全保障性住房和保障对象档案,实行全国联网,加强对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全过程监督,
严防政策执行走样。
禁止超标准建设保障性住房。
坚决查处腐败寻租、骗取资格、多占住房、
以权谋房、长期闲置等问题。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债务、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严禁
挤占挪用,严防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七)加大对保障性
住房的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央通过现有资金安排渠道适当给予补助。将将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支持利用住房公积金向缴存职工发放购买保障性住房的个人住房贷款,
在确保贷款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试点利用住房公积金发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
,需要暂时调整实施现行行政法规的,按规定程序办理。要探索与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专款专用、封闭管理。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适用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税费支持政策。
(八)做好政策衔接。要协调好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的关系。城
市人民政府继续按照国家现有政策发展用于配租的保障性住房,对符合条件的城镇住房收入
困难家庭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承租人按市场租金标准支付租金,政府根据承租人的困难
程度给予相应的租金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机关事
业单位和企业人员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地方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将空
置的商业办公楼改建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对用于销售的人才住房、
共有产权住房等政策性住房的政策进行梳理,将新建项目调整为本指导意见规定的用于配售的保障性住房或商品住房。
(九)落实地方责任。城市人民政府对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解决好工薪收入群体住房
困难问题负主体责任,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把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列入重
要议事日程,健全跨部门、多层级的工作机制,细化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及时解决遇
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指导督促和监督
检查,将住房保障相关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范围。
(十)加强协调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加强对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
导,按照职责研究制定完善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相关配套政策,形成"1+n"政策体系并抓
好落实。
(十一)做好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示范引领和舆论引导。运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推广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良好氛围